今天是:
网站无障碍
无障碍
长辈版
首页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求职招聘
专题专栏
办事服务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助残自强
【砥砺奋进的五年】—文体篇:残疾人文体典型案例(一) 徐政:匠心传非遗 自强助人生
发布时间:2022-10-26 15:54
来源:宣城市残联
阅读次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过去的五年,在旌德县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残联大力弘扬“三看三比三争”精神,紧紧围绕残疾人实施民生促保障、康复服务助健康、自主创业提信心、文体活动展新颜等核心任务,积极搭建残疾人创业平台,不断拓展残疾人保障路径,涌现出一批自强不息、自主创业、积极向上的各类残疾人典型代表。其中当以我县剪纸技艺非遗传承人徐政为先。
一、生命之重,当
以自强不息
今年49岁的徐政,自小患脊髓灰质炎因没有得到及时医治,导致一条腿落下终身残疾,只能依靠拐杖行走。然而,面对身体上的残缺,徐政从无抱怨之情,他始终坚信“残疾无非是一种命运的局限。即便一般人眼中的健康人,也有生命中致命的‘盲点’与‘残缺’,生命如果是平等的,艰难也就是平等的,并不是残疾人的困苦就比健全人的困苦更困苦,也并不是残疾人的顽强就比健全人更顽强,作为一个残疾要认识到自己并不比健全人短缺什么,正视每个人都有的自己的残缺和局限,活出人生的意义,并对生活抱有希望,残疾人就不残。”这种宿命意味的思想使得他一直以来在邻里乡亲的印象里总是挂着笑容的,乐观向上的,即便腿脚不便,却依旧勤劳。
二、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徐政还很小的时候,在奶奶的影响下,开始接触剪纸。徐政说:“小时候就是看到奶奶他们剪,就剪着玩,剪鞋样子,剪一个喜字,剪一个摆一个,后来就剪习惯了,感觉好玩,自己学着剪。那时候剪的好,人家就喜欢,所以自己就感兴趣了。”本是一个普通的爱好,在命运的面前,最终却以此为重。那年高考无门,徐政开始为自己谋求生路来保障基本生活。1993年,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他在村学校担任了代课教师,除了教授孩子们语文、数学和美术课程外,剪纸也被徐政带进了手工课堂。在课堂上,孩子们从徐老师的教授中领略了剪纸艺术的风采。而徐政,也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当中更加娴熟地掌握了剪纸技艺。
2018年,经过县残联的推荐,徐政参加了全市第二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荣获第二名的佳绩。这对徐政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剪纸艺术就如他生命中的一道光,照亮了他前行的方向。
崭露头角之后,徐政开始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非遗文化的传承工作中。2019年下半年,在县残联和村领导的帮扶下, 徐政在庙首镇村情馆内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也有了独立的创作空间。在他的手里,剪刀成了画笔,纸张成了画卷,他的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既植根于日常生活,又具有高雅的艺术性。2022年,他的作品参加宣城市和湖州市联合举办的长三角一体化残疾人书画巡回展。
剪纸艺术带给徐政自豪感,也解决了生计。在庙首小学担任代课老师期间,业余时间他编织竹篮、竹篓,养殖蜜蜂,自产自销,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了脱贫。
徐政说“现在村里也给我安排了一个公益岗位,专门教小孩剪纸,给老人,老年学校教剪纸,我就想,作为一个非遗传承人,我有幸学习到剪纸这门技艺,有幸在大家的帮助中将技艺完善打磨成熟,也有幸通过各种渠道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我在大家帮助的善意中成长,所以也想把善意传递下去,我希望能够将我的剪纸技艺传承交给一些爱好剪纸的人,传承给我们的孩子们,让我们的剪纸发扬下去,传承下去。”(旌德县残联 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顶部
打印
关闭
上一篇:【砥砺奋进的五年】—就业篇:残疾人就业典型案例(二) 姜晴军:身残志坚怀揣梦想 养鸡啄出致富路
下一篇:【砥砺奋进的五年】--就业篇 残疾人就业典型案例(三)用残障之躯谱写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