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助残自强

【砥砺奋进的五年】—就业篇:残疾人就业典型案例(一) 江国森:身残志坚勇就业 致富争做带头人

发布时间:2022-10-20 16:03 来源:宣城市残联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习近平总书记说:“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古今中外,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尊自立、奉献社会的奋斗事迹不胜枚举。残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为人类社会做出重大贡献。”泾县昌桥乡脱贫户江国森用自己的努力,书写了一名新时代农村青年不向命运屈服,不断奋斗的励志故事。
        一、与病魔抗争 在逆境中寻找生路
        住泾县昌桥乡袁店村的江国森,1980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在他4岁时,经常发高烧不退,神志不清,反反复复长达近十年,在13岁时又查出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折磨使他骨骼畸形,身体胯部以下关节不能深度弯曲,导致现在行走、上楼梯都很困难,最终留下了肢体二级残疾,夺去了他童年成长中所有的快乐。
        面对命运的坎坷,江国森没有气馁。因身体原因,他没有读过多少书,文化程度不高。为了养活自己,他只身一人去了上海,那时候没文化没技术工作不好找,他就在图书馆通过看书自学,掌握了养海水观赏鱼的技术,到上海水族馆应聘工作,工作不到半年便升为经理。但由于水族馆工作环境比较潮湿,对类风湿病不利,他不得不辞去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没有工作的他在上海四处奔波,找工作。难道就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也许是儿时的磨难历练了他的意志,身体生活的困难并没有击垮这位青年。
在最困难的那几年,朋友都劝他回家到民政部门申请残疾人补助,但他没有这样做,觉得没有必要,政府不是万能的,要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还得靠自己。因为从小就喜欢捣鼓锁具,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对街边开锁产生了兴趣,在一个好心师傅的帮助下,他加入到开锁的行列,每天骑车来回4个小时,一学就是两年多,两年时间从未间断过,风雨无阻。
        学成之后,他自己花费买来机械锁、密码锁、指纹锁等各式各样的锁研究,没事就研究,并通过参加上海锁具修理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取得了中级证书,在上海摆了一个小地摊重新开始了他的求生之路。慢慢的,他的开锁技术越来越好,找他开锁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最远的一次前往江西于都县某银行。江国森回忆说:“你不知道,当第一家银行找我开锁,当我把锁打开的一刹那…那种感觉真是难以言表!”此后的几年里,他风餐路宿,小心翼翼坚守着他开锁小摊,城管、派出所等管理部门经常来询查。因行走不便后来他置办了个摩托三轮车,骑着车走街窜户机动经营开锁业务,他最多的一天接办开锁业务高达15单,因身体原因不能上下楼梯多次都是在父亲的协助下才得以完成。
        2014年因上海城市管理限制,加上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在家人和爱人多次的劝说下,江国森不得不放弃开锁技艺回到了家乡。回到家后,他一直偿试着在家经营开锁技艺但每月只能碰上一两回,收入极低。没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便成了他最大的困难。
        二、与贫困抗争 在困境中勤劳治贫
        江国森身残志坚,其不折不挠与命运顽强拼搏的精神,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14年9月,昌桥乡扶贫工作组到他家以后,看到日子过得紧巴巴,属于典型的因残疾、因学致贫的家庭,家庭经济一度极为困难,于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虽被列为贫困户,生性倔强的他并不想给政府增加负担,更没有“等”“靠”“要”的想法,而是一边坚持经营开锁技艺,一边学习石斛种植和电商。每天,只要有时间他就到村里找干部们交流,请教脱贫途径和致富方法。在上海时他就了解到石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药材,具有非常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对于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帮助。帮扶联系人知道他的这一想法后,很是支持他,2017年7月其在帮扶联系人的帮助下来到蔡村镇安徽森亚生态农林有限公司学习石斛种植技术,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交流,帮助他了解石斛的种植和管理要点。公司技术人员向江国森详细讲解了石斛培育、种植、病虫害防治、施肥管理等知识,并与他现场交流,帮他解答困惑。学习回来后江国森通过贫困小额信贷政策将闲置多年的1亩多土地发展种植上了石斛。由于腿脚不便,常人弯腰蹲下的动作,他却只能用垫板垫在膝盖下,在苗圃中锄草、整理。虽然十分辛苦,但他婉拒了志愿者的帮助,亲手照料。上天不负有心人,第一亩石斛种植成功,保障了江国森每年3-5万的收入,实现了他的脱贫致富梦。
        三、与网络结缘 在电商中创业致富
        在上海求生存艰难的日子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在闲暇之余江国森用手机学会了上网。可喜的是,他与爱人也是因互联网结缘。其爱人小时候也是因高烧引起小儿麻痹导致腿脚贰级残疾,认识前她是《上海自强人公益论坛》交友版的版主,后来两人双双报名参加考试,取得了残疾人汽车驾驶证。
        2018年,泾县昌桥乡在全乡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站18个,还统一配置电商读物、电脑及办公设施和依托远程教育站点载体,这让江国森看到了带动乡亲们致富的希望。在提出自己的想法后,江国森被列入该乡首批支持发展电商的贫困户名单,参加了全县电子商务培训班,建立了2个拼多多网店和淘宝店铺,还获得了创业补助5000元。可是,愿望和现实总是有着距离。接下来一个月却无人问津,怎么办?他四处向网友请教,不断充实自己的店铺,学习使用PS软件处理图片技术,学习使用淘宝助理上架产品、橱窗推荐、淘宝客推广、带货直播等,学习与客户沟通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从开业之初的无人问津做到了每月100多单。如今江国森的网店,不仅出售铁皮石斛,附近村民的农特产品如土鸡蛋、鸭蛋、野生葛粉等都是深受顾客喜爱的产品。2018年,江国森获得宣城市第二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第二名,2020泾县第一家残疾人辅助线性就业机构在安徽泾县海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江国森通过县残联介绍、成为海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一名电商运营专员,通过各大电商平台,销售农业产品。在起初阶段,泾县残联也给予了他免费的就业创业培训,加之以自身有运营网店的基础,企业农产品的销售额不断提高,年年被评选为销售标兵称号。近年,随着直播平台的兴起,江国森又开始向电商直播销售转型,通过残联的培训与自身的努力锻炼,直播销售业绩再创新高。2020、2021年连续两年获得泾全县电商直播大赛优秀奖。
        谈起未来,江国森信心满满。“我现在要把村民们的农产品全部搬到网上进行销售。我相信,高质量的发展和高水平的生活就在眼前”。
(泾县残联  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