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高不到1米,却自强自立,笑对生活;她肢体残疾,却不屈服命运,用毅力和汗水在田径赛场上创下一个又一个奇迹,谱写出精彩的人生乐章,她就是折翼的天使——朱文梅。
1995年,朱文梅出生在泾县桃花潭镇观阳村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上天仿佛跟这个女孩开了个巨大的玩笑,一出生就被诊断出患有侏儒症。因为身体原因,从小到大朱文梅不知道遭受了多少个歧视的目光与恶意的嘲笑,她一度很自悲,甚至不想去上学。后来经过老师和父母的开导,她慢慢走出身体残疾的阴影,心里暗想一定要通过自已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未来和命运。
2013年6月,朱文梅从宣城工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在泾县一家公司从事着打字员的工作,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平淡得让她迷茫。2014年5月,宣城市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召开,朱文梅代表泾县参加女子100米和200米短跑项目。她在赛场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和良好的运动天赋引起了省体育局教练李凤峰的注意。市残运会一结束,李教练找到她,问她是否愿意去安徽省体育训练中心去练习铅球。尽管朱文梅知道专业的运动员平时训练很辛苦,她还是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我觉得这是发展自己的一个机会”。自那以后,朱文梅便与铅球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走上了运动生涯。到训练中心以后,朱文梅表现出极高的天赋,她刻苦训练,自强不息。在封闭式的训练场内,朱文梅每天的训练很累很苦也很枯燥。“刚开始训练时,教练不说停我从来不敢停。不知道每天投掷多少次,一天训练下来,全身上下到处都疼。”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为了不辜负父母和教练的殷切期望,年仅19岁的朱文梅勇敢地选择了坚持下来,她不畏酷暑寒冬,练臂力,练爆发力,练深蹲、练转体,一招一式严格按着标准动作训练,有时仅为一个动作经常练得汗流浃背。手掌磨破了,她没有叫苦;少胳膊抬得酸了痛了,她没有叫累,而是继续咬紧牙关投入紧张的训练。慢慢地,朱文梅适应了训练的日子,尽管很苦,但朱文梅觉得每一天都是充满意义的。在这里,她认识了一群有着相同命运与爱好的队友们,每天与队友们一起训练、一起吃饭、一起聊天,生活也便有了希望。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加上名师指导,朱文梅的运动成绩迅速提升。5个月后,朱文梅开始在赛场上展露锋芒,一路凯歌:2014年在省第六届残疾人运会中获得女子100米冠军、女子铅球亚军、女子铁饼第3名;2015年全国残疾人田径公开赛中获得F40级女子铅球和女子铁饼冠军;2017年6月在“华诺菲”杯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中,夺得女子成年组F40级铅球项目银牌;11月在安徽省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获得女子铅球冠军。2018年6月,在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中,获得女子F40级铅球季军,11月在安徽省残疾人运动会上以6.47米的成绩夺得金牌。
然而,人生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永远风起云涌。2019年8月27日,在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田径赛场上,朱文梅因发挥失常未能获得奖牌,她当场掩面痛哭、遗憾落泪!归来后,她决定在日常训练的同时,加练铁饼项目,一直练习铅球的朱文梅,对于铁饼涉及较少,这也是她的弱项。从小骨子里的那股韧劲,以及再三考虑下,还是决定选择尝试。2021年10月全国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女子铁饼F40/41级赛场上,朱文梅取得了第七名的成绩。随后,她就与队友们一起在滁州封闭训练,备战2022年11月中旬的安徽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我现在状态比较稳定,铅球训练成绩一直保持在7米左右,最好成绩甚至达到7.2米,如果发挥正常的话,应该可以拿一块金牌。”最近,朱文梅在电话中告诉泾县残联有关负责人。
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会打开另一扇窗。一直以来,身残志坚的朱文梅用她的勤奋努力、自强不息生动地诠释这句话的真谛,她正从一名折翼的天使逐渐成长为一朵铿锵玫瑰绽放在田径赛场上。(泾县残联翟光生)